bat365在线(中国)登录入口-官方网站

【线上教学撷英篇(十九)】中文系杨春老师:老骥伏枥抗疫情,壮心不已做网教

发布时间:2020-05-11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浏览:

疫情突如其来,2月初,教育部以及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发出通知,要求“停课不停学”,“停课不停教”。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开展线上教学,大学当然更是义不容辞地要走在前列。我院中文系杨春老师作为即将退休的老教师,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大学老师的抗疫担当,为中青年教师作出表率。

“老教师”遇到“新麻烦”

杨老师1999年进校任教至今,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,凭着认真的精神、负责的态度和灵活的教学形式,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;凭着真诚友爱之心、耐心宽容的态度,加上勤于钻研的精神,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肯定。本学期杨老师承担了四门课程教学任务,分别是秘书学专业的《外国文学》课、英语专业的《中国文化概论》课,以及《文学名著跨文化赏析》、《日语〈论语〉学日语》两门公共选修课。杨老师是一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“老教师”,但在线教学对他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,诸如教学平台的使用、录屏软件的选择与使用等都还是比较陌生的,这些都是教学顺利开展的“新麻烦”。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,使线上与线下教学质量差别不大甚至于使线上教学超过线下教学,他做了认真充分的准备。他反复观看院长曹瑞斓教授针对超星平台使用说明公开课,提前思考自己的课程线上教学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。同时,积极向其他同事和课程平台管理人员请教使用技巧。最终,从陌生到熟悉,杨老师快速掌握在线教学相关技能,从线上教学“门外汉”变成了“行家里手”。

投其所好,科学施教

杨老师在录屏的时候,一般每次讲授课会录制两个片段,每一个片段20分钟左右。杨老师解释说这是基于医学和认知心理学两个方面的考虑,“医学上保护视力,我听说过一个’320法则’,就是同学们在学习、看书20分钟以后要向远方最好20米开外眺望20秒。所以受到这种启发,我将每节课录成两段正是基于保护同学们视力的考虑。另外,在碎片化学习时代,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,每次课录制时间过长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习惯。”

此外,在线教学过程中,杨老师通过更多鼓励与赞誉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。他认为大学生都是充满活力与自信心的年轻人,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与赞誉;所以每每在课堂教学上分享学生优秀的作业,给予每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积极和正面的反馈,给予他们对相关问题探索更大自由度和空间。

疫情之下,学生为本

杨老师是秘书学专业三个年级部分同学的导师,疫情期间,须臾没有忘怀关爱他的学生。今年没有给17级的同学上课,他要求同学们将在家线上学习情况作了书面汇报。18级和19级的同学,本学期都在给他们上课,就直接利用授课群进行互动交流,对他们进行鼓励和督促。杨老师经常思考关爱学生应该怎么做,他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,常人所说的桃李满天下,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满天下。在日常工作中他热爱学生,尊重学生,与他们交朋友。把自己宝贵的求学和做人的经验无私地奉献给学生。他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同学们的肯定。他的学生这样评价他:

“杨老师在平时是比较沉默的,但对我们的生活、学习十分关注。杨老师在课堂上却是生动活跃地给我们传道授业。他讲授的内容常常有自己的独特见解,阅读量极其丰富。”

“杨老师和我们一起交流的时候经常问我们有无困难,有问题和他说,在疫情期间也有慰问我们在家的学习情况,给人温暖。”

“第一次见杨老师之时,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副厚厚的大眼镜。后来,他上课时滔滔不绝的话语,讲义中的多语种资料,手中拿的书本,让我逐渐明白:原来这厚厚的眼镜正是他满腹经纶的代表。”

科学起居,亦是抗疫

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,截断人员流动是专家给出的有效的办法之一,也是当前的基本防疫措施。杨老师认为教师是社会公共服务人员,自身健康是必须的;疫情期间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健康防护,做好自我的安全防护,就是对抗疫的莫大贡献。疫情期间杨教师模范地遵守这些防疫要求,尽可能宅在家里,不外出,不聚会,不接触生人。做到科学起居,锻炼身体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杨老师表示在重大的社会问题面前,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教师,只有胸怀全局,知行合一,知行在前,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、学生的景仰,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。 (撰稿人:陈文敏 审核人:陈琳

XML 地图